12月23日,在2021GHRC全球人力資源管理大會上,Moka CEO 李國興發(fā)表了主題為“溫暖的組織,炙熱的你我”的演講。他認為,在“以人為本”這個大環(huán)境大趨勢下,組織也要進行相應的變革,需要去打造更具溫度的賦能型組織。管理者要把焦點放在組織中的個體上,讓每個人的工作體驗更美好,讓每個人在組織中成就更多,從而達到員工和企業(yè)的雙贏,形成真正的組織競爭力。

本文節(jié)選自李國興的現場分享,現場演講視頻和大會演講嘉賓PPT合集可在『文末』獲取。
大家好,我是MokaCEO李國興,歡迎參加一年一度的GHRC全球人力資源管理大會。過去三個多月,我們走訪了700+HR,經過了1000+小時深度交流,產出了關于組織和個體的新觀察,并撰寫了《2022互聯網行業(yè)招聘白皮書-個體價值崛起》《2022互聯網行業(yè)組織管理白皮書-打造賦能型組織》。今天,很高興在這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們的思考,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今天的分享,“以人為本”這四個字再適合不過。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步入一個嶄新的階段,以及越來越多獨立自主的年輕人走入職場,我們所處的工作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都變得更加“以人為本”。
越來越多企業(yè)對員工體驗和成長的關注度在提升,不僅關注員工身心健康,注重員工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同時也重視員工的個人成長。視角放大一些,整個社會都在關注人的價值,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
這個越來越“以人為本”的時代大背景,對企業(yè)的組織形態(tài)也帶來了全新挑戰(zhàn)。那么,什么才是未來組織的新形態(tài)呢?我們認為是賦能型組織。
援引阿里集團學術委員會主席、湖畔大學教育長曾鳴對賦能型組織的定義:通過平臺和資源,讓一群創(chuàng)造者能更好地連接和協同,從而發(fā)揮更大價值。
傳統(tǒng)管理型組織強調層級,內部執(zhí)行自上而下,決策中心化,信息閉塞不透明,更關注企業(yè)和組織的發(fā)展而非個體的成長。反過來看賦能型組織的特點就是把傳統(tǒng)的自上而下的強管控模式變成最大限度發(fā)揮個體價值的組織形態(tài),平等、成長、創(chuàng)新是賦能型組織的顯著特征。
從國外眾多明星公司早已開始向賦能型組織變革的實踐中可窺一二。解散所有管理層,公司完全自管理,依然被評為最佳電商公司的Zappos,這是在實踐平等;新CEO用成長型思維刷新公司,重返巔峰市值增長10倍的微軟,這是在實踐成長;沒有充分的反對理由,創(chuàng)始人貝佐斯也不能隨便說不的亞馬遜,這是在實踐創(chuàng)新。
這些世界領先的企業(yè)和組織都在通過各種方式賦能個體、激發(fā)個體、成就個體,從而打造極具活力且敏捷的面向未來的組織,而這樣的變革也給這些企業(yè)帶來了持續(xù)的業(yè)務突破。
在打造賦能型組織的變革中,通過技術和產品的方式去承接這種管理思想的落地是必不可少的手段。所以我們也在思考:作為一家HR SaaS公司,如何通過技術和產品助力更多的企業(yè)打造面向未來的賦能型組織,讓每個個體發(fā)揮更大的價值。
于是在今年Moka更新了使命:讓每個人的工作體驗更美好,讓每個人在組織中成就更多。
我們希望把焦點放在組織中每個個體上,而非上一代軟件那樣只關注管理者。
●?一方面,希望我們的技術和產品可以減少HR、面試官、員工、管理者的機械重復性工作,提升工作效率,給他們的日常工作帶來愉悅;
●?另一方面,希望我們的技術和產品能幫助HR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并讓每個人都能在組織中持續(xù)找到發(fā)展的方向并獲得足夠的支持,從而成就更多。
1.耗費HR60%精力的事務性工作,技術就能搞定
先來看技術和產品如何提升員工工作效率,改善員工工作體驗。創(chuàng)辦Moka的早期,我們走訪過的一家客戶讓我印象深刻。客戶告訴我,HR每天都要在各種不同的招聘網站上查看和篩選投遞的簡歷,安排面試的時候,HR需要反復跟候選人和面試官確認,到了發(fā)Offer的階段,Offer審批需要3層線下審批……算下來,HR一天大概60%以上的時間都花費在事務性的工作上。
這家公司使用Moka招聘管理系統(tǒng)2個月后,我們又回訪了一次,發(fā)現他們的招聘流程已經發(fā)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之前需要7個實習生輔助招聘,現在只需要2個,而招聘人員也從大量事務性工作中被釋放出來,有更多精力去做候選人尋聘、保溫等更重要的工作,而一般初中級職位的招聘周期從原來的平均6周,縮短到3周。
2.給新員工更好體驗的入職流程,只要10分鐘
再和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來自我們的招聘-人力一體化客戶inDeco,這是一家互聯網辦公裝修行業(yè)的頭部企業(yè)。他們的業(yè)務就是用環(huán)境設計去提升企業(yè)的工作體驗,因此,他們非常關注自己公司里每個人的工作體驗。
inDeco在全國很多城市設有本地化團隊,總部在北京,外地員工入職對HR團隊來說一直是很痛苦低效的事。每個外地員工入職,都需要本地HR和總部HR先郵件溝通,然后所有的Offer信息、辦公物品發(fā)放、勞動合同簽署都需要靠郵件報備一下再推進。新入職的員工感受很不好,HR的工作體驗也很糟糕。
現在,inDeco的新員工入職,10分鐘就能在線上完成操作。通過Moka招聘和Moka People的入職場景的聯動設計,大幅提升入職流程的效率和新人入職的體驗。
3.AI技術助力,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
講完員工體驗,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通過技術手段幫助員工,讓他們不斷在組織中發(fā)展,從而成就更多。我們認為讓員工在組織中充分發(fā)揮價值,成就更多,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Moka有一家硬件科技企業(yè)客戶,借助Moka的AI技術達到了更好的招聘效果。由于他們招聘的很多技術崗位比較稀缺,招聘難度很大。他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HR與用人經理對崗位畫像很難達成一致;積累的20萬人才庫數據無法有效利用。經過反復溝通,我們給出了解決方案。
采用Moka的解決方案后,客戶現在可以建立更清晰的崗位畫像,使用結構化的信息描述崗位,然后再用AI算法進行人崗匹配,自動去打撈人才庫里合適的候選人。
4.用Moka構建內部活水機制,讓員工流動起來
在把合適的人引入公司之后,怎么能持續(xù)的讓員工找到在組織中的發(fā)展方向,幫助他們不斷成長呢?內部活水其實是一個被越來越多公司采用的有效方式。我們的一些客戶也在今年通過Moka成功落地了內部活水方案。
Moka能做的是幫企業(yè)和員工搭建內部轉崗平臺并設置相關的流程機制,從而促進內部員工的流動。我們的一家云計算客戶,在Moka上對員工開放內部轉崗平臺一個季度后,已經促成了很多轉崗的案例,數據上也發(fā)現員工離職率確實有所降低。
目前有更多的企業(yè)開始敢于擁抱技術、擁抱數字化來驅動組織變革,整個行業(yè)呈現出了旺盛的活力。但作為企業(yè)的管理者,我們還是需要關注組織變革最終的目的是什么。通過關注個體的工作體驗和成長,打造開放平等的賦能型組織,最終的目的是提升組織競爭力。
那么組織競爭力的提升體現在哪些方面呢?主要有兩個方面:為組織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激發(fā)員工創(chuàng)造力,進而提升組織的創(chuàng)新力。
1.讓每個人享受工作+完善的內推機制=源源不斷的人才
打造開放平等的賦能型組織,如何為企業(yè)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才?在接觸的上千家客戶里,我們發(fā)現真正把員工工作體驗和員工成長放在第一優(yōu)先級的公司,往往也會吸引源源不斷的人才,這一點體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內推場景了。
Moka的一家客戶,重視員工體驗,不僅給員工打造了開放的工作氛圍,同時也為員工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業(yè)余活動。80%的員工表示愿意給公司內推人才,但只有40%的員工參與了內推,因為公司的內推機制不完善。
后來,這家公司采用了Moka內推解決方案。通過更完善的內推機制,更好的內推體驗,這家公司達到了非常好的內推效果,總體內推參與度提高50%,原來800人參與,現在總共1200多員工參與了內推,并在這套解決方案上線后1個月內累計收到了2800+內推簡歷。
總結來看,擁有良好的工作體驗和完善的內推機制,能為公司源源不斷帶來人才。
2.賦能型組織,激發(fā)員工創(chuàng)新
當我們營造了一個開放平等、注重個體價值的團隊氛圍后,美好的事情會接連發(fā)生。除了剛才提到的這樣的組織能夠吸引人才源源不斷的加入,另一個最為顯著的效果就是激發(fā)員工的創(chuàng)造力,進而形成組織的創(chuàng)新力。這里我想分享一個我們Moka自己的故事——預約面試功能的由來。
Moka負責校招的產品經理,每次都會選擇一些客戶跟著去各個學校參與校招,觀察和體驗HR的工作。2018年秋招,他發(fā)現企業(yè)在一個學校一天需要安排250場面試,現場每個HR平均要打70個電話協調學生和面試官的時間。HR一天下來非常累,再遇上一些爽約的情況,整體的情緒狀態(tài)都很糟糕。
后來產品經理把這個問題帶回來在他的小組里進行了討論,一個同學提到能否像醫(yī)院掛號一樣提前用線上的方式預約呢?于是,預約面試的功能就這樣誕生了。通過預約面試功能,HR可以用不到2分鐘的時間創(chuàng)建一場上百人的面試。這個創(chuàng)新功能一經推出,得到了非常多客戶的深度使用和好評。
最后我想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在“以人為本”這個大環(huán)境大趨勢下,組織也要進行相應應變革,需要去打造更具溫度的賦能型組織。作為管理者,我們要把焦點放在工作中的個體上,讓每個人的工作體驗更美好,讓每個人在組織中成就更多,從而達到員工和企業(yè)的雙贏,形成真正的組織競爭力。
